奏玉帝青辞 进医书表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世扁鹊 时医三错 忌用转下 禁戒寒凉 要知缓急 五等虚实 黄帝灸法 扁鹊灸法 附∶窦材灸法 伤寒 伤寒四经见证 太阳见证 阳明见证 太阴见证 少阴见证 伤风伤寒 挟食冷物 中湿 阴毒 老人伤寒 阴阳换气 伤寒谵语 伤寒衄血 劳复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 汗后发噫 肺伤寒 疽疮 喉痹 虚劳 中风 疠风 风狂 口眼斜 破伤风 洗头风 牙槽风 水肿 臌胀 暴注 休息痢 内伤 霍乱 暑月伤食泄泻 痢疾 伤脾发潮热 呕吐反胃 痞闷 中暑 暑月脾燥病 两胁连心痛 消渴 着恼病 头晕 厥证 气脱 死脉见 腰痛 中风人气虚中满 老人两胁痛 疝气 吞酸 脾疟 胃疟 邪祟 怔忡 心痛 痹病 神痴病 下注病 脚气 足痿病 黄疸 黑疸 便闭 溺血 淋证 肠癖下血 阴茎出脓 肠痈 肠痔 膏肓病 噎病 咳嗽 咳病 失血 肾厥 脾劳 肾劳 头痛 眼病 梦泄 奔豚 肺膈痛 骨缩病 手颤病 老人便滑 老人口干气喘 耳聋 气瘿 三虫 蛊毒 痫证 妇人 子嗣 血崩 带下 乳痈 胎逆病 午后潮热 脐中及下部出脓水 妇人卒厥 产后虚劳 小儿 惊风 斑疹 小儿午后潮热 吐泻 面目浮肿 小儿咳嗽 溏泻 腹胀 水泻 胎寒腹痛 下血 牙疳 蝼蛄疖 秃疮 水沫疮 周身各穴 金液丹 保命延寿丹 大丹 中丹 三黄丹 四神丹 五福丹 紫金丹 全真丹 来复丹 草神丹 (神方)姜附丹 霹雳汤 救生汤 钟乳粉 荜澄茄散 半硫丸 渗湿汤 生姜半夏汤 附子半夏汤 平胃汤 太白丹 鹿茸丸 黄药子散 八风汤 八风丹 三五七散 蜜犀丸 白龙丸 华盖散 祛风散 当归柴胡汤 大通散 知母黄芩汤 当归芍药汤 四顺散 知母散 术附汤 截疟丹 良姜理中汤 建中汤 二圣散 八仙丸 浓肠丸 阿胶丸 桃花丸 如圣饼 珍珠散 少阳丹 中和汤 还睛丹 密蒙花散 拨云散 洗肝散 补肝丸 文蛤散 一醉膏 睡圣散 薄荷散 碧云汤 丁香丸 润肠散 菟丝子丸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水肿

上一章 下一章

  此证由脾胃素弱,为饮食冷物所伤,或因病服攻克凉药,损伤脾气,致不能通行水道,故流入四肢百骸,令人遍身浮肿,小便反涩,大便反泄,此病最重,世医皆用利水消肿之药,乃速其毙也。

  治法∶先灸命关二百壮,服延寿丹、金液丹,或草神丹,甚者姜附汤,五七日病减,小便长,大便实或润,能饮食为效。唯吃白粥,一月后,吃饼面无妨,须常服金液丹,来复丹,永瘥。若曾服芫花、大戟通利之药,损其元气或元气已脱则不可治,虽灸亦无用矣。若灸后疮中出水或虽服丹药而小便不通,皆真元已脱,不可治也,脉弦大者易治,沉细者难痊。

  【治验】

  一人四肢皆肿,气促,食则胀闷,只吃稀粥,余令日服金液丹百粒,至四日觉大便滑,再二日,乃令吃面食亦不妨,盖治之早也。

  一妇人病面脚皆肿,饮食减少,世医皆作血虚治之,不效。余曰非血病,乃脾胃虚也,令日服延寿丹十粒、全真丹五十粒,至十日觉大便滑病愈。(俞翰林母七旬余,平日患咳喘痰红,常服滋阴凉润之剂,秋月忽患水肿,喘急难卧,日渐肿胀,饮食少进,进则气急欲死,诸医用药无效,乃延予治。六脉弦大而急,按之益劲而空。予曰:此三焦火气虚惫,不能归根,而浮于外,水随气奔,致充郛郭而溢皮腠,必须重温以化,否则不救。彼云∶吾素内热,不服温补,片姜入口,痰即带红,先生所论故是,第恐热药不相宜也。予曰∶有是病,服是药,成见难执。且六脉紧大,太阳已无根,无根即脱矣,此皆平日久股寒凉所致,若再舍温补不用,恐无生理,请辞。彼云∶但不迫动血证,敢不从命。予以附桂姜萸十味,人参三钱,不三剂而腹有皱文,八剂全消,饮食如故,又二剂,而全愈,痰喘吐红旧证竟不发矣。)

  (一妇因子远出,瓮飧不给,忧愁成病,变为水肿喘急,粥食不入者月余矣。友人见余,谈及此妇,乃谓予曰∶肯做一好事否?予曰∶既云好事焉敢违命。遂偕往。诊见其六脉欲绝,脐突腰圆,喘难着席,脾肾之败不可为矣。因处十味方,命服四剂,喘微定而肿渐消,觉思饮食,复诊其脉,微有起色,又四剂而肿消食进矣。

  嗟!嗟!若弃而不治,虽不由我而死,而实我杀之也,友人亦大快。)


扁鹊心书

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扁鹊神方”收有94方,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睡圣散,颇具参考价值。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