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君道 论政体 论任贤 论求谏 论纳谏 君臣鉴戒 论择官 论封建 太子诸王定分 尊敬师傅 教戒太子诸王 规谏太子 论仁义 论忠义 论孝友 论公平 论诚信 论俭约 论谦让 论仁恻 论慎所好 论慎言语 论杜谗邪 论悔过 论奢纵 论贪鄙 崇儒学 论文史 论礼乐 论务农 论刑法 论赦令 论贡赋 辨兴亡 论征伐 论安边 论行幸 论畋猎 论灾祥 论慎终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论悔过

上一章 下一章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 太宗谓侍臣曰: “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又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徐幹《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洎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称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29条名句
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
提三尺剑以定四海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