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序 皇甫序 序例 精神五脏论第一 五脏变第二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五脏六腑官第四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十二原第六 十二经水第七 四海第八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 营气第十 营卫三焦第十一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 津液五别第十三 奇邪血络第十四 五色第十五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 奇经八脉第二 脉度第三 十二经标本第四 经脉根结第五 经筋第六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 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 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 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 胸自输府侠任脉两傍各 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 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 腹自幽门挟巨阙两傍各 腹自不容侠幽门两傍各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 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 经脉第一(上) 经脉第一(中) 经脉第一(下) 病形脉诊第二(上) 病形脉诊第二(下) 三部九候第三 针灸禁忌第一(上) 针灸禁忌第一(下)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 缪刺第三 针道第四 针道终始第五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 阴阳大论第七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第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 五脏六腑胀第三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 肾风发风水面肿第五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 阳受病发风第二(下)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 水浆不消发饮第六 胸中寒发脉代第一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 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 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 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 欠哕唏振寒噫嚏泣出太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 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妇人杂病第十 小儿杂病第十一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

上一章 下一章

  黄帝问曰∶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浓薄,其以立寿夭奈何?伯高对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裹则寿,不相裹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曰∶何谓形缓急?曰∶形充而皮肤缓则寿,形充而皮肤急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也,衰则危矣。形充而颧不起者肾小也,小则夭矣。形充而大,皮肉 坚而有分者肉坚,坚则寿矣。形充而大,皮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脆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也。必明于此,以立形定气,而后可以临病人,决死生也。曰∶形气之相胜,以立寿夭奈何?曰∶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也。凡五脏者中之府,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禀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掉栗,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者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

  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人之骨强筋劲,肉缓皮肤浓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大热亦然。加以黑色而善(一本作美)骨者,耐火 。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亦然。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胃浓色黑,大骨肉肥者,皆胜毒;其瘦而薄者,皆不胜毒也。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古代汉医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