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解 三部九候脉法 中气 中风根原 二十四脉 五味根原 五官开窍 五情缘起 五气分主 五行生克 产后根原 伤风根原 便坚根原 便血 六气从化 六气偏见 六气名目 六气治法 六气解 劳伤解 卫气出入 历节根原 厥阴风木 反胃根原 口病根原 吐血 咳嗽根原 咽喉 噎膈根原 四时脉体 声音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奇经部次 奔豚根原 妇人解 寸口人迎脉法 寸口脉法 少阳相火 少阴君火 形体结聚 暍病根原 本气衰旺 杂病根原 杂病解 气滞 气积 气血 气血原本 泄利根原 浮沉大小 消渴根原 淋沥根原 湿病根原 溺血 牙痛 疮疡解 痈疽根原 痉病根原 痎疟根原 痔漏根原 痢疾根原 痰饮根原 瘕疝根原 瘰疬根原 癞风根原 目病根原 真藏脉义 神惊 积聚根原 精华滋生 精神 精神化生 精遗 糟粕传导 经脉根原 经脉起止 耳病根原 耳目根原 肺痈根原 胎妊解 脉法解 脏腑生成 脏腑脉象 腰痛根原 腹痛根原 自叙 舌病 营气运行 蛔虫根原 血瘀 血脱 衄血 阳明燥金 阳脱 阳虚 阴脱 阴虚 阴阳 阴阳变化 霍乱根原 颠狂根原 黄疸根原 鼓胀根原 鼻口根原 鼻病根原 齁喘根原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咽喉

上一章 下一章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则别无他经也。

  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降也;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天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者,是藏完而府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府完而藏伤之也。

  而总之,咽通六府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为阴,上窍为阳,阴之气浊,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也。

  甘草桔梗射干汤

  甘草二钱,生 桔梗三钱 半夏三钱 射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咽喉肿痛生疮者。

  贝母升麻鳖甲汤

  贝母三钱 升麻二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鳖甲三钱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喉疮脓成者。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