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神仙一 卷一百·释证二 卷一百一十·报应九(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七·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三·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九·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五·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六·报应十 卷一百一十四·报应十 卷一百七十·知人二 卷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 卷一百七十三·俊辩一 卷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卷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卷一百七十五·幼敏 卷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卷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卷一百七十四·俊辩二 卷一百三十·报应二十 卷一百三十一·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七·征应三 卷一百三十三· 报应 卷一百三十九·征应五 卷一百三十二·报应三 卷一百三十五·征应一 卷一百三十八·征应四 卷一百三十六·征应二 卷一百三十四·报应三 卷一百九十·将帅二( 卷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卷一百九十七·博物 卷一百九十三·豪侠一 卷一百九十九·文章二 卷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卷一百九十六·豪侠四 卷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卷一百二十·报应十九 卷一百二十一·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七·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三·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九·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二·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五·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八·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六·报应二 卷一百二十四·报应二 卷一百五十·定数五 卷一百五十一·定数六 卷一百五十七·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三·定数八 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二·定数七 卷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八·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六·定数十 卷一百五十四·定数九 卷一百八十·贡举三 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卷一百八十七·职官 卷一百八十三·贡举六 卷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卷一百八十二·贡举五 卷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卷一百八十八·权倖 卷一百八十六·铨选二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 卷一百六十·定数十五 卷一百六十一·感应一 卷一百六十七·气义二 卷一百六十三·谶应 卷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卷一百六十五·廉俭( 卷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卷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卷一百六十四·名贤( 卷一百四十·征应六( 卷一百四十一·征应七 卷一百四十七·定数二 卷一百四十三·征应九 卷一百四十九·定数四 卷一百四十二·征应八 卷一百四十五·征应十 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卷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卷一百四十四·征应十 卷一百零一·释证三 卷一百零七·报应六( 卷一百零三·报应二( 卷一百零九·报应八( 卷一百零二·报应一( 卷一百零五·报应四( 卷一百零八·报应七( 卷一百零六·报应五( 卷一百零四·报应三( 卷七·神仙七 卷七十·女仙十五 卷七十一·道术一 卷七十七·方士二 卷七十三·道术三 卷七十九·方士四 卷七十二·道术二 卷七十五·道术五 卷七十八·方士三 卷七十六·方士一 卷七十四·道术四 卷三·神仙三 卷三十·神仙三十 卷三十一·神仙三十一 卷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卷三十三·神仙三十三 卷三十九·神仙三十九 卷三十二·神仙三十二 卷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卷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卷三十四·神仙三十四 卷三百·神十 卷三百一十·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一·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七·鬼二 卷三百一十三·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九·鬼四 卷三百一十二·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五·神二十 卷三百一十八·鬼三 卷三百一十六·鬼一 卷三百一十四·神二十 卷三百七十·精怪三 卷三百七十一·精怪四 卷三百七十七·再生三 卷三百七十三·精怪六 卷三百七十九·再生五 卷三百七十二·精怪五 卷三百七十五·再生一 卷三百七十八·再生四 卷三百七十六·再生二 卷三百七十四·灵异 卷三百三十·鬼十五 卷三百三十一·鬼十六 卷三百三十七·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三·鬼十八 卷三百三十九·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二·鬼十七 卷三百三十五·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八·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六·鬼二十 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 卷三百九十·冢墓二 卷三百九十一·铭记一 卷三百九十七·山(溪 卷三百九十三·雷一 卷三百九十九·水(井 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 卷三百九十五·雷三 卷三百九十八·石(坡 卷三百九十六·雨(风 卷三百九十四·雷二 卷三百二十·鬼五 卷三百二十一·鬼六 卷三百二十七·鬼十二 卷三百二十三·鬼八 卷三百二十九·鬼十四 卷三百二十二·鬼七 卷三百二十五·鬼十 卷三百二十八·鬼十三 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卷三百二十四·鬼九 卷三百五十·鬼三十五 卷三百五十一·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 卷三百五十三·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九·妖怪一 卷三百五十二·鬼三十 卷三百五十五·鬼四十 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 卷三百五十六·夜叉一 卷三百五十四·鬼三十 卷三百八十·再生六 卷三百八十一·再生七 卷三百八十七·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三·再生九 卷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卷三百八十二·再生八 卷三百八十五·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八·悟前生 卷三百八十六·再生十 卷三百八十四·再生十 卷三百六十·妖怪二 卷三百六十一·妖怪三 卷三百六十七·妖怪九 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卷三百六十九·精怪二 卷三百六十二·妖怪四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卷一百六十二·感应二

上一章 下一章

  崔恕 何瑚 陈遗 王虚之 河南妇人 岑文本 郑鲜 张楚金 罗道悰 陵空观 皇甫氏 田仁会 徐州军士 唐宣宗 李彦佐 胡生 刘行者 王法朗 郗法遵 王晖 李梦旗 孟熙

  崔恕  

  谯郡有功曹涧,天统中,济南来府君,出除谯郡。功曹清河崔恕,弱冠有令德于人。时春夏积旱,送别者千余人。至此涧上,众渴甚,来公有思水之色。恕独见一青鸟,于涧中乍飞乍止。怪而就焉。鸟起,见一石,方五六寸。以鞭拨之,清泉涌注。盛以银瓶,瓶满,水立竭。惟来公与恕供饮而已。议者以为德感所致焉。时人异之,故以为目。(出《酉阳杂俎》)

  何瑚  

  梁何瑚字重宝,为北征咨议。博问强学,幼有令名。性淳深,事亲恭谨。母病求医,不乘车马。忽感圣僧,体质殊异,手执香炉,来求斋食,而至无早晚。故疑其非常。如此十余日,母病有瘳,僧便辞去。留素书般若经一卷。因执手曰:“贫道是二十七贤圣,不近相人(《辩正论》八“近”作“退”)。感檀越至心,故来看。病者已瘥,贫道宜还。”言讫前行,忽不见,而炉烟香气,一旬方歇。精诚所感,朝野叹嗟。因舍别宅为目(明抄本“目”作“因”)爱寺也。(出《辩正论》)

  陈遗  

  吴人陈遗少为郡吏。母好食焦饭。遗在役,恒带囊,每煮食,漉其焦以献母。孙恩作乱,遗随例奔逃。母忆遗,昼夜哭泣,遂失明。遗脱难还家,入门见母,再拜号泣,母目忽然开朗。(出《孝子传》)

  王虚之  

  王虚之,庐陵西昌人。年十三,丧父母。二十年盐酢不入口。后得重病。忽有一人来诣,谓之曰:“君病寻瘥。”俄而不见。又所住屋室,夜有异光,庭中橘树,隆冬三实。病果寻愈。咸以至孝所感。(出《孝子传》)

  河南妇人  

  隋大业中,河南妇人养姑不孝。姑两目盲,妇以蚯蚓为羹以食之。姑怪其味,窃藏其一脔,留示儿。儿见之号泣,将录妇送县。俄而雷雨暴作,失妇所在。寻见妇自空堕地,身及服玩如故,而首变为白狗,言语如恒。自云:“不孝于姑,为天神所罚。”夫乃斥去之。后乞食于道,不知所在。(出《冥报记》)

  岑文本  

  唐中书令岑文本,江陵人。少信佛,常念诵法华经普门品。曾乘船于巨江中,船坏,人尽死,文本没有水中,闻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也。”如是三言之。既而随波涌出,已着北岸,遂免死。后于江陵设斋,僧徒集其家。有一客僧独后去,谓文本曰:“天下方乱,君幸不预其灾,终逢太平,致富贵也。”言讫,趋出外不见。既而文本就斋,于自食碗中得舍利二枚。后果如其言。(出《法苑珠林》)

  郑鲜  

  唐郑鲜字道子,善相法,自知命短,念无以可延。梦见沙门问之:“须延命耶?可大斋日,放生念善,持斋奉戒,可以延龄得福。”鲜因奉法,遂获长年。(出《宣验记》)

  张楚金  

  唐则天朝,刑部尚书张楚金为酷吏周兴构陷。将刑,乃仰叹曰:“皇天后土,岂不察忠孝乎?奈何以无辜获罪。”因泣下数行,市人皆为觑欷。须臾,阴云四塞,若有所感。旋降敕释罪。宣示讫,天地开朗,庆云纷紏。时议言其忠正所致也。(出《御史台记》)

  罗道悰  

  唐司竹园罗道悰上书忤旨,配流。时有同流者道病卒,泣曰:“所恨委骨异壤。”退悰曰:“吾若生还,当取同归。”遂瘗之而去。及还,为大水漂荡,失其所在。道悰哭告之,请示其灵。俄而水际沸涌,又咒曰:“如真在此下,更请一沸。”又然,遂得之,志铭可验,负之还乡。(出《广德神异录》)

  陵空观  

  唐景龙四年,洛州陵空观失火,万物并尽。惟有一真人,岿然独存,乃泥塑为之。乃改为圣真观。(出《朝野佥载》)

  皇甫氏  

  唐仆射裴遵庆,母皇甫氏,少时常持经。经函中有小珊瑚树。异时,忽有小龙骨一具,立于树侧。时人以为裴氏休祥,上元中,遵庆遂居宰辅云尔。(出《广异记》)

  田仁会  

  唐田仁会为郢州刺史,自暴得雨。人歌曰:“父母育我田使君,精诚为人上天闻。田中致雨山出云,但愿常在不患贫。”(出《广德神异录》)

  徐州军士  

  唐王智兴在徐州,法令甚严。有防秋官健交代归,其妹婿于家中设馔以贺,自于厨中磨刀,将就坐(明钞本就坐二字作生)割羊脚。磨讫,持之疾行。妻兄自堂走入厨,仓卒相值,锋正中妻兄心,即死。所由擒以告。智兴讯问,但称过误,本无恶意。智兴不之信,命斩之。刀辄自刑者手中跃出,径没于地。三换皆然。智兴异之,乃不杀。(出《因话录》)

  唐宣宗  

  唐大中初,京师尝淫雨涉月,将害粢盛。分命祷告,百无一应。宣宗一日在内殿,顾左右曰:“昔汤以六事自责,以身代牺牲。虽甚旱,卒不为灾。我今万姓主,远惭汤德。而灾若是,兆人谓我何?”乃执炉,降阶践泥,焚香仰视,若自责者。久之,御服沾湿,感动左右。旋踵而急雨止,翌日而凝阴开,比秋而大有年。(出《真陵十七史》)

  李彦佐  

  李彦佐在沧景。唐太和九年,有诏诏浮阳兵北渡黄河。时冬十二月。至济南,郡使击冰进舟,冰触舟,舟覆诏失。彦佐惊惧,不寝食六日,鬓发白,至貌侵肤削,从事亦谬其仪形也。乃令津吏,不得诏尽死。吏惧,且请一祝祷于河,吏凭公诚明,以死索之。彦佐乃令具爵酒,及祝传语诘河。其旨,明天子在上,川渎山岳,祝史咸秩。予境之望,祀未尝匮,而(“而”原作“两”,据明钞本改)河伯洎鳞介之长,当卫天子诏,何反溺之乎?或不获,予将斋告于天,天将谪尔。吏酹冰辞已,忽有声如震,河冰中断,可三十丈。吏知彦佐精诚已达,乃沉钩索而出。封角如旧,惟篆印微湿耳。彦佐所至,令严务简,推诚于物,著声于官。如河水色浑驶流,大木与纤芥,顷刻千里矣,安有舟覆六日,一酹而坚冰陷,一钩而沉诏获,得非诚之至乎?(出《阙史》)

  胡生  

  列子终于郑,今墓在效薮。谓贤者之迹,而或禁其樵采焉。里有胡生者,家贫,少为洗镜镀钉之业。遇甘果名茶美酝,辄祭于御寇之垄,似求聪慧而思学道。历稔,忽梦一人,刀划其腹开,以一卷之书,置于心腑。及觉,而吟咏之意,皆绮美之词,所得不由于师友也。既成卷轴,尚不弃于猥贱之业,真隐者之风。远近号为胡钉铰。太守名流,皆仰瞩之,而门多长者。或有遗赂,必见拒也。或持茗酒而来,则忻然接奉。其文略说数篇,喜圃田韩少府见访云:“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争入芦花深处藏。”又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云:“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江际小儿垂钓云:“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苍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恐畏鱼惊不应人。’(出《云溪友议》)

  刘行者  

  唐庐陵阛阓中,有一刘行者。以钉铰为业。性至孝。母亲患眼二十余年,行者恳苦救疗。一日,忽有衲僧,携净水铜瓶子,觅行者磨洗,出百金为酬,行者不受。告云:“家有母亲患眼多年,和尚莫能有药疗否?”僧云:“待磨洗瓶子了,与医。”磨洗毕,便出门,而行者随问之,僧云:“但归去,已与医了。”言讫,失僧所在。行者奔还家,见母亲忽自床坠地,双目豁开。阖家惊喜,方知向者僧是罗汉。遂画其形影供养。至今存焉。(出《报应录》)

  王法朗  

  唐夔州道士王法朗,舌大而长,呼文字不甚典切,常以为恨。因发愿读道德经。梦老君与剪其舌。觉而言词轻利,精诵五千言,颇有征验。(出《录异记》)

  郗法遵  

  唐道士郗法遵居庐山简寂观,道行精确。独力检校,已历数年,全无徒弟。忽梦玄中法师谓之曰:“汝无人力,甚见勤劳。今有二童子,所恨年小耳。”既觉,话于众。出山过民王家,有孩子,年才一晬。见法遵,抱其足不肯舍。遵去,昼夜啼号不息。遵复至则欣然。后数年,父母即舍为童子。又一小儿姓刘,眼有五色光,父母疑其怪异,因灸眼屋,其光遂绝。已四五岁,亦舍在观中,相次入道。果符玄中梦授之语矣。(出《录异记》)

  王晖  

  西蜀将王晖尝任集州刺史。集州城中无水泉,民皆汲于野外。值岐兵急攻州城,且绝其水路,城内焦渴。旬日之间,颇有死者。王公乃中夜有所祈请,哀告神祗。及寐,梦一老父告曰:“州狱之下,当有美泉。”言讫而去,王亦惊寤。迟明,且命畚锸,于所指之处掘数丈,乃有泉流。居人饮之,蒙活甚众。岐兵比知城中无水,意将坐俟其毙。王公命汲泉水数十罂,于城上扬而示之,其寇乃去。是日神泉亦竭。岂王公精诚之所感耶?勒拜井之事,固不虚耳。王后致仕,家于雍州,尝言之,故记耳。(出《玉堂闲话》)

  李梦旗  

  伪蜀拔山军卒李梦旗经敌擒归岐阳,老母悲泣,因瞽双目。梦旗在岐阳,虔祈切至,愿见慈母,三载方还。梦旗刺股血点母眼,即时如故。乃知孝道感通,其昭然耳。(出《儆诫录》)

  孟熙  

  蜀孟熙,贩果实养父母,承颜顺旨,温清定省,出告反面,不惮苦辛。父常云:“我虽贫,养得一曾参。”及父亡,绝浆哀号,几至灭性。布苫于地,寝处其上。三年不食盐酪。远近叹服。因见鼠掘地,得黄金数千两,自此巨富焉。(出《儆诫录》)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2条名句
千里相送,归于一别。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