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第一百回 第七十一回 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九回 第七十二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八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回 第七回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九回 第三十二回 第三十五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回 第三回 第九十一回 第九十七回 第九十三回 第九十九回 第九十二回 第九十五回 第九十八回 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四回 第九十回 第九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七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九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八回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回 第二回 第五十一回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九回 第五十二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八回 第五十六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回 第五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七回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九回 第八十二回 第八十五回 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六回 第八十四回 第八十回 第八回 第六十一回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九回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八回 第六十六回 第六十四回 第六十回 第六回 第十一回 第十七回 第十三回 第十九回 第十二回 第十五回 第十八回 第十六回 第十四回 第十回 第四十一回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三回 第四十九回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八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回 第四回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第九十九回

上一章 下一章

嫦娥白日返瑶台 师相黄冠归玉局

  建文二十六年秋七月辛卯,月君拜送鬼母之后,鲍师问曰:“帝师心中尚有何事?”月君曰:“我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矣,更有何事?求师指示。”鲍师曰:“大约劫数已完,王师不宜留此,自我发之,还须自我收之。吕军师前生修于玉局,今生隐在嵩阳,久任军机,已昧夙因。自我始之,还须自我终之,不可不指点其归路。”曼师道:“还有哩,自我借之,还须自我还之,剎魔主之二百万金,要赖了他走哩!”鲍师道:“不要睬他。

  以魔道而与太阴天子结为姊妹,是将此金银买的体面。就如乡里财主与绅宦结了婚姻,倾家去承奉,也是情愿的。”曼师道:“如今却是现任官员为着急事,央人向财主借的哩!”

  月君道:“毋戏言,恩债岂肯负他!等我先打发了两处。”

  就握笔写下一帖,是发与刘元帅的,云:

  孤家于黎明要往省故国,元帅刘璟可速退兵至河间,俟建文帝回銮,请旨定夺。

  月君问鲍师道:“阙下耆旧诸臣可否亦微谕意,听彼自行其志何如?”鲍师道:“也少不得。”随信笔挥二绝云:

  广寒仙子下瑶台,只为纲常扫地来。恭伐天心行杀伐,凛然正气日中开。

  燕孽魂亡一剑飞,国仇虽报帝无归。几多未了忠臣事,留与千秋吊夕晖。

  又写下发与吕军师的五言律一首。都用上玉玺,封作三函,如军机羽檄一般。统付与女金刚,并传入刘元帅营中,从塘汛转发。月君乃谓曼师道:“魔主之债,现放着宫中有碧霞元君仪仗,并诸仙真龙女馈送的宝物,约值数百万金,将来准折也算得过,独是没个移去。”曼师笑道:“枉在世间走一遭,半些儿东西也存不得,真个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去了。你这里发了念头,他那里便自移去,不用送得。”月君道:“妙哉!请问二师,我四弟子能随去否?”曼师道:“去得,去得。罡风一吹,好像着了我的扇子,化作灰尘,岂不了了?”鲍师道:“胡说!我道家羽化登仙,岂是肉身去的?”随命满释奴积薪于东台之下,候着举火。

  时女金刚已回来复命,王师都在台左右成行逐队的过去。

  各营将士只道又有恁么妖法的人来对阵,所以亟令退兵。唯元帅刘璟料到八九分地位,就同阿蛮儿、瞿雕儿、小皂旗三将统领数骑断后。走不五六里歇下,探望动静。东方微有白意,月君便呼四弟子谕递:“道行浅深,尔等寸心自知。若能尸解,随我上升,即登东台。倘有未稳,不妨入山修炼。慎毋因有我累汝等。”素英四仙姑齐声应道:“身外有身,玄中有玄,幸得相随帝师也。”皆就升台趺坐。曼师笑道:“快放火,四位佳人有了些尘土气,要向火宅中转一回,好换出个新鲜面庞,快烧,快烧!”

  满释奴有些迟疑,女金刚即来举火,曼师又吹口风,顿时烈焰冲天而起。城内城外都道是失了火,连燕国早朝的官员与太子仁宗都上五凤楼来看。时太阳初升,正射着城西,遍空中彩雾盘旋,香风缥缈,隐隐然闻有天乐之声,遥见多少仙官仙吏都着霓裳羽衣,各执绛节云磻,伫立层霄,恰像个迎接人的。

  月君早已穿着天孙赐的混元开辟一炁仙衣,戴着碧霞元君送的蓝玉雕镂九凤冲天百宝冠,束着嵩狱夫人献的伽楠造成五龙衔珠带,蹬着东海龙女贡的青丝织就百花凝香履,拜别了鲍、曼二师,又与两位剑仙稽首作别。范飞娘等四员女将皆俯伏拜送。早有一只素鸾鸟下在台端,向着月君延颈舒翼,若有所诉。

  月君视之,即广寒宫中所驭之由禽。天狼星抢来时,全亏他斜飞退避的。才敛衣坐于鸾背,忽东台一声响,为火崩裂,四大弟子尸解出神,各御彩云一朵,随了月君,冉冉升上云霄。有《天仙子》一阕为证:

  月爱千秋人耐寡,花怜万劫容如画。问君何事下尘寰?挥铁马,风雷咤,直教杀得真龙怕。

  缥缈素鸾双羽下,六铢衣敛轻轻跨。送君此日上空冥,红埃谢,银河泻,天香重锁瑶台夜。

  满释奴、女金刚大叫:“帝师带了我等去!”月君微微回顾,二女将遂踊身跃入火内。鲍师亟收了二人的神魂,谓曼师道:“女金刚是道兄,满释奴是我的弟子,各带回洞府,水火炼度他们成道罢。”曼师笑道:“两位剑仙各有弟子带去,唯独老鲍、老曼大家带着个死鬼走,不要被他迷了,不是耍。”诸仙师皆大笑。于是聂隐娘携了回雪,公孙大娘携了范飞娘,稽首作别,凌空而散。其时燕京内外,远近地方,上自朝廷百官,下至闾巷庶民,无不目击唐赛儿肉身成圣。白日飞升。这样一桩奇事,到是自己部下,只有刘璟、阿蛮儿、瞿雕儿、小皂旗四人在五里以外望见,各拜手遥送,不胜太息,飞马赶上大军,不题。

  却说吕军师在荆州,先于数日前,有程知星从黔中而来,说圣心安于空门,无意复位。赍一玉函,云复帝师之命,便匆匆就道而去。军师方在踌躇,拟欲草疏奏请东宫正位。忽于夜半,辕门传鼓,报说帝师有军机令旨到来。如飞传进,却是一道羽檄。拆开视之,乃黄麻纸上写的五律诗一首云:

  不省前生事,花开玉局关。群真常接佩,玉女每依鬟。
  云绕天彭阙,江回灌口山。只今军国重,何日复仙还?

  军师心下了然,是帝师指示夙生,须急流勇退之意。但算知星程途,即使日行三百里,也不得到帝师所在。此诗是先发的了。随传来人问:“已破北平城否?”应道:“那日燕国遣使请盟,帝师不许,限在三日内拔城。即于次日,在刘元帅营中发出令旨,令飞送到军前的。”

  军师发放来使,随布蓍草筮得一卦,乃“天火,同人”,大笑道:“火炎于天,帝师已经上升。卦名‘同人’,是有诸弟子随之。《彖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当应在我。天彭、灌口,皆在蜀中,此正‘利涉大川’。第‘同人’难得,则如之何?沈珂是旧弟子,彼有老亲,不可使之出家。唯大将刘超至今不娶,心极向道,但不在弟子之列。”即遣使召至,先将帝师律诗与他看过,然后将所卜之封与归蜀之意细说一意。刘超道:“是耶!军师在南阳卧龙冈梦与诸葛武侯谈心,言有生在同乡、归亦同乡之语,今已验矣。”军师瞿然道:“我竟尚未想到,岂非一定之数乎?”刘超又说:“小将自蒙聂剑师救命,恨生男子之身,不敢皈依女由师。洎承军师垂睐,又忝在部伍之列,亦不敢托于门墙以干军令。今日愿从军师入山,成吾素志。”军师大喜道:“召汝即是此意,但非某所敢启齿。‘同人’一卦,端的不虚。自后宜以师弟相呼也。我向制有道家衣冠,便可带去。”随传令箭,说军师要微行察阅江道:“着棹小快船一只,止用水手四名。顷刻已备。

  吕军师与刘超向阙拜辞,悄然下了小舟。钟声初动,缺月方升。乘着一江雾气,竟溯江陵,由三峡而上,易了道装。至于锦江,舍舟从陆路。经诸葛武侯祠庙,师弟二人进去瞻拜一回。迤逦到了灌口山,再寻着天彭阙,然后探访玉局,在万山之中往来有半月。一日到个去处,陡见千峰迭翠,万木飞泉,回抱着个洞天,有《小重山》一阕为证:

  翠壁垂萝挂夕阳。一湾清石间过,韵锵锵。幽禽声似唤人行。秋风转,拂面是天香。玉洞此中藏。千春松掩映,更筥筈。绝无人到启山房。端详处,惊吠有仙龙。

  看那峭壁上,横题着四个大字,曰“玉局洞天”。其下翠岩分处,有两扇小白石门掩着。吕师贞顾刘超道:“此间是矣,汝为我敲门。”刘超敲至数下,一小道者启门而出,将他师弟两人仔细一认,忽失声道:“师父,师兄,直到如今才回来么?”

  师贞一面步入,应道:“几乎忘了。”洞内豁然大开,绝非人世境界,石梁流水,曲房回榭,皆自天然生就,亦间有人工构出者。琪花瑶草,点缀于石台之隅;白鹤玄猿,鸣啸于松林之妙。有《阮郎归》小令为证:

  洞天深锁碧瑶枝,秋风叶不飞。彩霞掩冉数峰西,画屏天半低。猿一啸,鹤双啼,石泉流翠微。参差曲径往来迷,阮郎何处归?

  小道者引至一幽轩,推开小牖,道:“师父请看。”师贞见石榻棕单上坐着个羽士,与自己一般面貌,爽然悟道:“来世不知今世事,开门原是闭门人。”随问:“坐在此几年了?”小道者说:“师父说是神游访道,历经五十四年矣。这位刘师兄因念师父,出山来寻,亦已四十多年矣。”师贞问怎么知他姓刘,小道者笑道:“他姓刘,道号醉石。师父姓吕,道号一真羽士。弟子怎得忘记?”师贞又问:“汝姓什么?”小道者又笑道:“弟子姓韩,道号漱石。师父倒忘了哩!”师贞谢道:“非是我忘,我与汝师兄已经轮回一次,做了多少事业,正不知怎样去投胎,仍是合着本姓。你是一世,我二人是两世了;汝今尚是童颜,我已作苍髯老夫。岂不可叹!”又顾谓刘超:“我与汝前生原是师弟,一到人间,各不相识。今日夙缘有在,幸得同归旧路,再勿复念往事了。”师弟三人不胜欣喜。志心修炼百有余年,各上升大罗天云。

  余按异类,往往有成精而至于通灵变化者。所谓神仙,亦人之精也。以物之无知,尚能吸天地之灵气以运用,而况于人乎?或谓是固然矣,第凡夫肌骨重于泰山,故成仙者多由尸解,何唐月君肉体而能上升耶?曰:古有之,旌阳真君是也。夫所谓尸解,乃身外之身总由一气凝聚孕育所成,有形而无质。至若肉身成圣,则后天之气皆化为先天一炁,其肌骨则坚如金而轻若絮。唐诗有云:“安知仙骨变黄芽”,此之谓与?考真君为吴猛弟子,而猛之成仙,返在旌阳拔宅飞升之后,又将百年,究亦止于尸解。此盖根器大有悬殊,非修持之所能庶几者,又何疑月君肉身之上瑶台也哉?噫!玄机不可尽泄。且看下文结煞。


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又名《石头魂》,日译本题名《通俗大明女仙传》。钧璜轩刻本,一百回。内容:以明初“靖难之役”为背景,叙述山东唐赛儿起义的故事。唐赛儿一事正史有记载,但本书情节率多虚妄。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