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攻秦入函谷 三国攻秦反 三国攻秦赵攻中山 三国隘秦 三晋已破智氏 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战 东周欲为稻 严氏为贼 中山与燕赵为王 中山君飨都士 为周最谓魏王 为魏谓楚王 为齐献书赵王 主父欲伐中山 义渠君之魏 乐羊为魏将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五国伐秦 五国伐秦无功 五国约以伐齐 五国约而攻秦 五国罢成皋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信陵君杀晋鄙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 八年谓魏王 公仲为韩魏易地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 公仲数不信于诸侯 公叔且杀几瑟 公叔使冯君于秦 公叔将杀几瑟 公孙衍为魏将 公输般为楚设机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 冯忌请见赵王 冷向谓韩咎 几瑟亡之楚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 医扁鹊见秦武王 华军之战 南梁之难 卫人迎新妇 卫使客事魏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卫嗣君病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 卫鞅亡魏入秦 史举非犀首于王 史疾为韩使楚 叶阳君约魏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司马憙三相中山 司马憙使赵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 周共太子死 周冣入齐 周冣善齐 周君之秦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周最谓吕礼 周最谓金投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周肖谓宫他 唐且见春申君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四国伐楚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 城浑出周 大成午从赵来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天下合从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 女阿谓苏子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孟尝君为从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孟尝君在薛 孟尝君奉夏侯章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 孟尝君讌坐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安邑之御史死 宋与楚为兄弟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 宜阳之役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 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 宜阳未得 客卿为韩谓秦王 客见赵王 客说春申君 客谓司马食其 客谓燕王 宣王谓摎留 宫他为燕使魏 宫他谓周君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 希写见建信君 平原君请冯忌 平原君谓平阳君 庄辛谓楚襄王 应侯失韩之汝南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 应侯谓昭王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建信君贵于赵 建信君轻韩熙 张丑为质于燕 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张仪之楚贫 张仪之残樗里疾 张仪事秦惠王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张仪告公仲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 张仪欲假秦兵以救魏 张仪欲并相秦魏 张仪欲穷陈轸 张仪相秦 张仪说秦王 张仪谓齐王 张仪走之魏 张仪逐惠施于魏 张子仪以秦相魏 张孟谈既固赵宗 张登请费緤 徐州之役 惠施为韩魏交 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阳君欲以韩魏听奏 或为六国说秦王 或为周最谓金投 或献书燕王 或谓公仲 或谓公仲曰听者听国 或谓山阳君 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 或谓楚王 或谓皮相国 或谓韩公仲 或谓韩王 或谓韩相国 或谓魏王王儆四强之内 或谓黄齐 或谓齐王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信侯出走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昌他亡西周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 昭献在阳翟 昭王既息民缮兵 昭翥与东周恶 昭阳为楚伐魏 晋毕阳之孙豫让 智伯欲伐卫 智伯欲袭卫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术视伐楚 权之难燕再战不胜 权之难齐燕战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梁王伐邯郸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楚令景鲤入韩 楚使者景鲤在秦 楚兵在山南 楚围雍氏五月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 楚将伐齐 楚怀王拘张仪 楚攻雍氏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楚昭献相韩 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楚王使景鲤如秦 楚王后死 楚王将出张子 楚王攻梁南 楚王死 楚王逐张仪于魏 楚王问于范环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楚考烈王无子

其他同样精彩,等你来爱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

上一章 下一章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于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五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战国策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43条名句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0条评论